时间:2022-10-07 03:41:10 | 浏览:423
河北承德,是“塞罕坝精神”的发源地,被誉为“华北绿肺”“京津水塔”和“首都后花园”。
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创建10个左右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2019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承德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可持续发展战略列为河北省“3689”工作思路中的“八项”战略之一,全力推动承德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省科技厅专门设立承德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科技专项,支持承德市实施重大科技创新,推动打造了生态建设的“塞罕坝模式”、精准扶贫脱贫的“承德模式”等一批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样板和模式,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汇聚各方资源力量,助力高质量发展
省科技厅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全力推进创新示范区建设,推动承德市经济社会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
坚持规划引领,编制了《承德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8-2030年)》《承德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2018-2020年)》以及年度实施方案和工作要点,提出从2018年到2030年,分近期、中期、远期3个阶段,实现“三区一城”(“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国家绿色发展先行区、环京津宜居宜业典范区、著名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目标。
坚持问题导向,围绕破解水源涵养功能不稳固和精准稳定脱贫难度大等瓶颈问题,结合承德创新基础和现实需求,组织开展水源涵养功能提升、绿色产业培育、精准扶贫脱贫、创新能力提升4大行动,实施流域水生态改善、文化旅游产业培育等16项工程以及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深度贫困村面貌改造提升等137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57.8亿元。
坚持要素保障,超常力度开展政策先行先试,省级层面从政策机制、生态环境建设、绿色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及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5个方面全方位支持承德创新示范区建设。
数据显示,承德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6%,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2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150家,分别是2018年的1.66倍、1.3倍。“研究所+技术平台+工程中心+孵化转化中心”四位一体的新型创新创业平台逐步完善,3家省级以上高新区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显现,11家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实现县域全覆盖,建立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264个。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7家,居全省首位;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9.5%。
此外,承德市与京津等76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吸引更多科技成果在承德孵化转化,2020年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20.8亿元。
我省正加速汇聚各方资源力量,高质量推动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为全球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经验、承德模式。
强化创新引领,打造可持续发展典型样板
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改善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而曾经,对于承德来说,实施好脱贫攻坚战略,全力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在整体小康道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则是最为重要的问题。
近年来,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我省坚持以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引领,以破解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问题为着力点,集成各类创新资源,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可持续发展典型模式。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承德市组建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29个,选派农业科技特派员350名,累计示范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成果200余项,培训农民5万余人次。针对产业扶贫中群众发展生产缺资金、少技术、投资经营怕风险、离家不便难就业等问题,平泉市依托食用菌主导产业,探索了投入零成本、经营零风险、就业零距离的“三零”模式,走出了一条让贫困群众广泛受益、直接受益、稳定受益的产业脱贫路子。
“该模式充分发挥了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围绕食用菌产业发展,组建了1个国家级专家服务团队,培育了7个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累计推广先进适用成果30余项,推动产业链产值达到80亿元,带动贫困人口16710人实现脱贫。”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为解决贫困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看病贵难题,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创新实行了“春雨工程”+智慧分级诊疗健康扶贫新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基层检查、县级诊断、三级医院会诊的诊疗体系,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县级以上专家提供的医疗服务,极大地提高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在乡镇就得到了专家的会诊,路费、检查费、住宿费等节省了近500元,而且治疗效果也特别好。”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三义永乡三岔口村村民田玉琴的家距离县医院85公里,要是去检查来回得3天,如今在乡卫生院30分钟就有了结果,还是专家会诊的结果。
据统计,“春雨工程”+智慧分级诊疗健康扶贫新模式已累计为8.2万名患者节约费用1640余万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半个世纪以来,塞罕坝人坚持依靠科学精神解决技术难题,累计完成9类60余项科研课题,创造了从1棵树到百万亩林海的人间奇迹。塞罕坝机械林场依托百万亩森林资源积极发展绿化苗木、森林旅游等绿色生态产业,打造了七星湖湿地公园、塞罕塔等生态旅游文化景区,带动周边地区近4万人受益、1.5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走出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林上林中林下全面开花”的森林生态经营新路子,闯出了科技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模式。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省科技厅将以承德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载体,面向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集成各类创新资源,加快制度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积极探索系统解决方案,打造可持续发展典型样板和模式,努力为全国可持续发展探索新路、作出示范,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经验。(河北日报记者王璐丹 通讯员张小林)
7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暑期学生健康有关情况。国家卫健委表示,2020年我国学生近视早发现象得到一定缓解,但近视低龄化问题仍然突出。2020年全国幼儿园大班6岁儿童近视率与2019年相比持平,与20
新京报讯(记者 冯琪)“学生近视早发现象得到一定缓解,但近视低龄化问题仍然突出……”10月26日,教育部召开的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指出,2020年监测显示,全国各地6岁儿童近视率都超过9%,最高的达到了19.1%;全国
【中国近视患者达4.5亿 专家:对国家安全造成伤害】据悉,我国近视的总患病人数在4.5亿左右。2018年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结果显示,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小学阶段从一年级的15.7%增长到六年级的59.0%。专家表示,视力损
为了让消费者了解近视配装眼镜的质量和安全情况,更好地引导消费,近日,湖北省黄石市消费者委员会组织对黄石市城区的部分近视配装眼镜商品开展了比较试验。本次比较试验的25款近视配装眼镜样品,均由黄石市消委会工作人员模拟消费者在黄石市城区大型商场超
2022年了,进入新智能时代的我们,对身边的智能产品要求越来越高,从以前的不敢想象,到如今的功能制约,就比如简单的眼镜,从前我们只希望它能帮我们看清世界,而现在却期待它能替我们“搞定一切”。智能眼镜一词最早在2012年由谷歌提出,同年谷歌推
大家好,我是眼科医生游玉霞,同时也是超爱写科普的游医生。因为我的专业方向是眼视光,所以在门诊接触的患者大多是有视力问题的,而近视占了其中的大部分。现在近视的小朋友非常多,而很多家长在刚发现孩子近视的时候,会去找各种各样的方法,想让孩子恢复视
随着考试热,很多考生开始关注近视手术——2023国家公务员对视力的要求是多少呢?近视人群需要提前多久摘镜呢?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解答下吧!2023国家公务员对视力的要求是多少呢?普通公务员招考对考生的视力要求参照的是《国家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
2023年度公务员招考报名已经开始,国家公务员考试不仅要通过笔试,还有面试和体检关卡在等着大家。因此提前了解2023国家公务员视力标准是多少是很有必要的。今天就由厦门眼科中心来给大家解答下吧。 2023国家公务员视力标准是多少 普通
今天(10月13日)是世界视力日。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达到52.7%。我们该如何保护孩子们的视力呢?保护视力、预防近视是童年时期一项非常重要的功课。眼科医生提示,由于低龄儿童自控力尚未形成,更没
央视网消息:今天(10月13日)是世界视力日。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达到52.7%。我们该如何保护孩子们的视力呢?保护视力、预防近视是童年时期一项非常重要的功课。眼科医生提示,由于低龄儿童自控力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