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汽车之家 改装赛事学堂] 存在脑海中的儿时记忆,迈克尔-舒马赫(后续以舒马赫代替)的名字第一次进入我的脑海中是在1994年,当时他还效劳贝纳通车队,那一年我6岁。父亲一边带我看着一级方程式赛车(后续以F1代替)的电视直播,一边给我讲述着迈...
[汽车之家 改装赛事学堂] 存在脑海中的儿时记忆,迈克尔-舒马赫(后续以舒马赫代替)的名字第一次进入我的脑海中是在1994年,当时他还效劳贝纳通车队,那一年我6岁。父亲一边带我看着一级方程式赛车(后续以F1代替)的电视直播,一边给我讲述着迈克尔-舒马赫的故事,对!没错!我父亲也非常热爱赛车,也是赛车迷!我们爷俩经常蹲守在21寸康佳牌彩色电视机前观看F1赛车的比赛,当然还会观看拉力赛。
● 车迷介绍
舒马赫这个名字影响了我父亲这一代及其我这一代的两代车迷,现如今随便问起一个普通人关于赛车的问题,十有八九都能说出舒马赫的名字。的确我也是一个舒迷,我的成长可以说是一路追随着他而来,说到这可能很多朋友和我有一样的感悟,确实舒马赫的魅力就在于此,七届世界冠军,蝉联91次分站赛冠军,共计参加300场一级方程式大奖赛,这些数字的背后足以证明他的强大。
记得我年幼的时候,我很不爱学习,经常调皮捣蛋,父母为我操碎了心,但唯有赛车可以抓住我的心,也感谢父母一路支持到如今。父亲模仿着舒马赫的成长路线来培养我,从卡丁车晋级到方程式,一路陪着我鼓励我。但大家深不知里面的压力和痛苦。回想起当时年幼的无知举动,按现在看就是不懂事的表现,因为赛车是一项烧钱的运动,任何一个部件的运转都是拿钱来衡量的,最简单的就是汽油和轮胎,消耗很快。但早在当年我就很任性,认为我就要开车,“开”这个字看似轻松,但我父亲要付出很多很多。感叹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2013年舒马赫在法国阿尔卑斯山滑雪时发生事故,头部撞到岩石,严重受伤,直至今日依然没有好转。对于我这个舒迷,我只能默默地祝福他早日康复。 当我的领导孟欢(江湖人称孟大拿)通知我和他一起去德国的时候,我非常兴奋,其中非常想去的一个地方就是迈克尔-舒马赫卡丁车馆,也算我这个舒迷对他的一种朝拜。我们预先租了一辆帕萨特B8旅行版的娇车,当然这个车还没有在国内上市,下了飞机我们将行李装车后,这里请允许我感叹一下旅行车的实用性,确实太适合居家生活了,可惜就是国内很贵,我们一路前往舒马赫卡丁车馆,感受了一下德国高速公路不限速的快感,当然也为大家普及一下,德国高速公路只有最左侧车道是不限速的。
据了解在德国有两家以舒马赫命名的卡丁车馆,一家是我们今天要体验的这一家,另外一家是迈尔克-舒马赫亲弟弟拉尔夫-舒马赫卡丁车馆,两家卡丁车馆的规模很接近,但迈克尔-舒马赫的名气会让前来朝拜的车迷更多,例如我们就是。
简约的外观设计非常符合德国人的设计风格,内饰的装修风格依然很简约,一辆一级方程式赛车作为挂件,低调且奢华,当然如果你要把这个赛车算作装饰费用的一部分,我敢说没有哪个卡丁车馆有这个豪气的。由于还没有到营业时间我们只能简单参观一下。
● 舒马赫-卡丁车馆介绍
卡丁车馆出于对未成年小朋友的安全考虑,提供了两种车身尺寸及两种马力的车型,但是有严格的身高及年龄的要求,这一点我们国家的卡丁车馆应该学习一下。
孟欢其实是一个非常热爱汽车运动的好青年,东北小伙的那种精神气也随之流出,一直以来孟欢都是这样解释自己的名字的,孟欢等于梦里寻欢,顾名思义都是在梦里完成梦想。这一次终于可以走进现实了,为圆自己的赛车梦自己还特意买了一身赛车装备,竟然还碳纤维头盔!其实没有挤兑他的意思,希望有梦想的人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也愿意出一份力帮助大家实现梦想。
其实我当时特别兴奋,因为我自身体重比较大,室内场馆对我来说没有优势可言,当我得知还有室外场馆,我不禁暗喜,这下可以缩短与孟欢的差距了,毕竟车辆马力小,这时推重比显得尤为重要!
德国人这个严谨程度确实佩服,每一处细节都不放过,这种简约的设计也是非常有气势的,确实挺佩服他们这一点。有时候固执也是一种美!
室外场地采用的是立体式防护措施,即使发生碰撞也不会出现翻车等危险状况,当车辆失速冲向防护墙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圆弧设计,将车引导到赛道上继续前行,原理有些像我们同年玩过的四驱车,通过导轮来转向,圆弧形的设计就好比导轮。
场外参观完毕,时间也差不多了,可以回去体验了,我其实还是很兴奋的,特别迫不及待的去看看室内场馆有什么不同,和国内的室内场馆有什么区别。回到室内场馆去办手续,准备感受一下舒马赫卡丁车馆的氛围。
其实在国内也有一家室内卡丁车馆使用这个流程,据了解这家卡丁车场采用的就是和舒马赫卡丁车馆一样的运营模式,硬件施舍几乎一模一样,当然这样的流程我也并不陌生。
● 室内场馆体验
这一点我认为国内卡丁车馆应该学习一下,强制购买面罩,虽然可能觉得有点怪,但是能带来一个非常干净的公共头盔环境,尤其是夏天大家开完车都会大汗淋漓, 在这里我普及一下关于面罩的知识,在比赛过程中,车手都会佩戴防火面罩,从文字上就可以看出它是防火材质的,另外一层作用就是吸汗,当车手全力驾车的时候,身体会出很多汗,如果没有佩戴面罩,很多时候汗水会流入眼睛里,大家都知道汗水中含有盐的成分,它的进入会促使砂眼现象影响驾驶,所以无论开赛车还是卡丁车,拥有一个面罩还是很有必要的。
赛车比赛中,裁判会通过旗子的颜色示意车手,此时赛道上的状态。通常使用最多的为黄旗,它代表赛道中有事故有危险不允许超车,挥动完黄旗当事故危险解除裁判会出示绿旗,它代表解除危险可以超车。方格旗基本代表比赛结束。
这张图片的提示是非常重要的,曾经在国内出现过一起这样的事故,就是一位女性开卡丁车没有戴头盔,头发被卷进了传动轴,导致头皮撕裂至今还瘫痪在床。因为卡丁车后面是一根整轴传递,通过转速吸力很容易将头发卷起,传动轴的转速最低每分钟也要2千转,所以提醒美女们,在那会别爱美,乖乖把秀发盘起。
很多设计让你觉得很有意思,比如说那个大头盔,其实他是一个控制台,或者说是监控室,可以在里面观看全场车辆在赛道上的状态,其实就是这些主题设计会让我大开眼界。
我到现在也没有想明白一件事情,就是这么大的场地就有一个工作人员进行场地内的管理,发车、收车、把控安全都是一个人。可在国内的卡丁车馆要有好多人来进行,到底是因为外国人开车技术好不会撞,还是因为我们素质低总当碰碰车开?让我想了很长一段时间,真的到现在也没想明白,可能是我在那里停留的时间太短看得太少。
卡丁车馆为大家准备了不同尺码的头盔,大家根据自己的头围来选择头盔,这里的头盔完整度非常好,而且品牌也还说的过去,看来强制面罩的举动还是可以理解的。相比国内,车馆为了节约成本,总提供那些不堪入目的头盔给客人用,确实需要提高。
室内场馆的地面看似平整,却很颠簸。由于地面使用水泥铺装而成,路面平整度很不均匀,卡丁车的方向盘采用1:1形式,坐姿重心低,卡丁车没有减振器。所以开起来路感非常强,拉杆式的转向系统给手腕的感知就像震动机一样,用不了太多时间手腕就使不上劲了。
室内车馆的装饰看似很简单,但对于舒迷的我非常兴奋,能看见舒马赫退役的冠军赛车,还有大幅的墙纸壁画,对我来说是一种信仰,因为他永远是我心中的车神!
跑完之后,每一个人的成绩单会自动打印出来方便每一位客人查询,全程我只看见了两名工作人员,一名是前台一名是场内的小伙,卡丁车馆的运营已经非常稳定了,换句话说可能确实德国人的综合素质高,不需要太多约束,都凭自觉!本想继续开,但被告知没有机会了,因为有一个包场把时间占用了,很遗憾,这时也临近中午,我们也去吃饭休息一下。
● 室外场地体验
午餐的时候我们把这些留学生朋友约在了一起,他们是在德国经常跑纽博格林赛道的一群赛车爱好者,号称中国纽北军团,好响亮的名字,和他们聊天得知他们经常PK国外车手。他们也经常关注汽车之家改装赛事频道,所以见到我们没有任何陌生的感觉,当然我们在异国他乡看见自己国家的伙伴,感觉好亲切!因为不能参与室内体验了,下午我们准备一起去参与室外场馆的体验。
进入室外场馆大门的时候看见了这个奠基石。右上角的照片是舒马赫和父亲的合影,2000年修建至今已经15年了。运营模式已经非常成熟了,确实值得全球卡丁车馆前来模仿!
大家来到室外卡丁车非常兴奋,因为室外场地可以施展拳脚,赛道更长更宽,当然车辆的速度也会提高。对驾驶者的技术要求更加细腻,这里我有优势!为什么这么说?不是因为我开的有多么好,是因为我体重大,在这种冰凉的地面上,我轮胎升温快,附着力高!
室外场地竟然还有连体雨衣,这个国内车场真应该好好学习,有了这个就可以进行雨战了,对于驾驶者来说,雨战经验是多么的珍贵。但国内的室外卡丁车馆如果遇见雨水湿滑路面就直接关门了,为了避免危险发生!
舒马赫卡丁车馆使用的全是RIMO品牌的车辆,在国内也可以驾驶到这个品牌的车,但它是纯电的,这次驾驶的是汽油车,RIMO品牌是在娱乐卡丁车领域里是非常优秀的车辆,在国内驾驶RIMO卡丁车就是一种享受,真心话不带吹嘘的!
发车之前是和孟欢说好的,由我在前面带领他学习新赛道的走线,但几圈后怎么就没有人了呢?孟欢你在哪里快点追上我。
跑完室外场地后大家对自己的成绩非常感兴趣,第一次跑室外场地对赛道理解还没有很透彻,而且赛道里有很多地方都是湿滑的,对大家的驾驶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第二节我准备对孟欢实行教学,上一次他是跟随我,这一次我跟他。
两个人过同一个弯道,但入弯角度和出弯速度完全不一样,孟欢因为经验不足对车辆的控制不是很准确,再加上进弯之前是湿滑路面,所以车辆的滑动角很大,但好在孟欢体重轻盈,动力相对充沛的卡丁车可以继续向前行驶,如果要是换了体重较大的我,嘿嘿!卡丁车必须停下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太重了,7马力在这么大的滑移角度上不能推动我继续行驶。
第二节驾驶结束后,孟欢也有了提高可以独挡一面,我也做出了一个非常好的成绩,这个成绩在舒马赫卡丁车馆排行榜中也还算不错,至少可以证明中国车手的水平不是很差。赛道的设计可以允许驾驶大马力卡丁车,但是这次我们开的这个车还有一些力不从心的感觉,全场下来刹车的弯道少的可怜,赛道的弯角有一些需要技巧,线路精准是可以全油门通过的,一般高手都快在大家不敢通过的弯角。
这一下午的卡丁车体验,让我受益匪浅,这个受益匪浅不是源自我学到了新的驾驶技术,而是来自这里的文化和氛围。简约的装修风格、人性化的管理流程是我最大的收获,没有想到两个人就可以经营这么大一个场馆,中国卡丁车场馆未来建设的路还很长,我也会将我看到的传递出去,让我们国家的车场经营更好,让喜爱赛车的伙伴们能享受更好的玩车环境。
既然到了德国就不得不来一个地方,它就是纽博格林赛车场,这个全世界车迷都朝拜的地方,驱车90分钟来到了这里,但被告知正在进行新路面的铺设工作,但没有关系,自娱自乐一下还是可以的,希望明年能前来纽博格林为大家做一次选题,也在这留下一个可以接受的成绩。(文/汽车之家 王涛)
相关阅读
走进神秘光环 BRABUS德国总部探秘之旅 http://m.autohome.com.cn/tuning/201503/866040.html